用“知识”“和谐”武装团队
用“管理”“创新”促进发展
4月26日,精苯车间荣获了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的荣誉称号,现将其事迹列举如下,供广大员工学习。
某位员工这样说:“鹰击长空,是因为心系蓝天。我们的团队之所以能吃苦,能打硬仗,是因为我们心怀梦想;因为心怀梦想,我们可以在40度高温下装催化剂而毫无怨言;因为心怀梦想,我们可以在狭小的预热器内检查设备而乐此不疲;因为我们心怀梦想,我们放弃休息,忙于检修而甘于奉献。至于我们的梦想,就是永远精益求精,永远团结奋发,永远勇立潮头,这就是精苯车间的团队精神。
一、精细化工建设,勇攀技术高峰。
10万吨/年粗苯加氢精制项目,是我公司远景规划中必须实施的发展项目之一,也是我公司由粗放加工向精细加工升华、实施由焦化向化工领域战略转型而迈出的第一步。为了实现公司的产业升级,延伸生产链条的目标,公司下定决心,挖掘内部潜力,吸收化工专业人才,组建精苯车间。
2012年10月11日,首批34人精苯车间的骨干员工,远赴山东潍焦集团,进行为期1个月的在岗培训,并全程参与精苯车间土建、设备安装、工艺调试等工作,为项目的试车打好了基础。在项目建设期间,公司采取和我省化工类大学合作、社会招聘等形式招收大中专员工80余名,至此,精苯车间人员组织架构完善了,催生了我省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条10万吨/年粗苯加氢精制生产线。
工程建设期间,员工们主动提前上班时间,推迟下班时间,加班加点卸车,监测施工。不怕脏,不怕累,自始至终坚守一线,从不喊苦叫累,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施工。
在专业公司的指导下,他们对建成部分进行排查和整改:在v801增加了卸料过滤阀,以防原料杂质进入罐区;给轻苯贮槽v603增加管道,将其改为粗苯贮槽,为投产后的粗苯倒罐提供了静置条件;给原料气压缩机增加了一进二交通阀,以方便倒机;增加了自v305到轻苯罐的管线,以保证两苯塔的稳定、连续运行……据粗略统计,在苯加氢项目建设期间,精苯车间员工完成了尾工尾项77项、技术改造19项,消缺堵漏等共590多项。
2013年10月1日,苯加氢项目试车一次性成功,产品质量合格!为我公司实施由焦化向化工转型、由粗放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。
二、向管理要效益,不怕苦不怕累。
投产后,管理是关键, 2015年,精苯车间开展了精细化管理,效果明显。为了达到“管理零距离,工作无死角”,车间各级管理人员实行走动式管理制度;对现场操作人员实行半点巡检制度;规范了设备定期倒换、维护、保养制度;完善装卸站检查制度;制定了罐车进厂、装车前中后、卸车前中后的详细检查记录登记制度;加强了中控指标管理,使生产指标、产品质量保持较高水平,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车间员工继承了中汇公司“艰苦创业,务实高效,诚信卓越”的企业精神,在工作中任劳任怨,不计个人得失,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顽强作风。2013年10月13日,试生产阶段,四楼e404尾气冷却器循环水排气时,发现有硫化氢气味,精苯车间的机修人员,通过蒸汽、水、空气,一次次排查尾气冷却器的每根管道,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细心排查,在晚上8点查出漏点,补焊封堵了漏点后,已经晚上10点多了。2014年10月30日,19点20分、22点33分,精苯车间1#、2#变压器相继出现故障,生产紧急停车,变压器短时间不能排除故障,为了确保生产系统安全,必须有调节控制仪表用的充足氮气,员工们冒雨从洗煤厂引出一根直径70mm、长150m的电缆到空压机房,直到把空压制氮电源接通,空压机正常运行,那时已经是凌晨1点……
三、积极技术创新,不断提产降耗。
面对煤化工市场的持续低迷,程永强主任带领他的员工团队想尽办法搞技术创新,提高产能,降低成本,保证了公司的平稳运行。
2014年.他们从消耗、回收率上着手,通过监测废气含氧,调节鼓风与煤气调节阀的配比,最大限度地提高燃烧效率。同时结合工艺调整,调节各加热器的导热油循环量,降低导热油温度,提高导热油的热效率,从而将煤气消耗从3750m3/h下降至3450m3/h。又从工艺调节塔底温度、回流量、冷却器出口温度和操作压力等方面入手,优化工艺,以此达到逐渐降低热量消耗及用电负荷,达到最佳状态,两苯塔经过降低塔底温度,减小回流,节省了热源用量;将纯苯精馏塔操作压力从微正压操作改为负压操作,节省了热源,提高了系统生产的负荷,使预精馏塔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……
2015年,车间通过调整主反应器进口温度来减少加氢系统的副反应的发生,降低脱轻油中非芳烃的含量,进而降低精馏工序非芳含苯;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,逐步减小xs中含甲苯量,从2%降低至1%左右;减少二甲苯塔前馏分的采出量,从原来的20-25%调整至15%,增加了二甲苯的产量。同2014年相比,粗苯总收率由98.232%上涨至98.419%,上涨0.187%。车间组织更换制氮机组分子筛后,氮气流量由原来的15m3提高到40m3,氮气压力由0.4mpa提高到0.6mpa,制氮机组制氮量及压力有了很大的提升;经过反复试验,改变了溶剂冷却器e512的操作方法,溶剂再生时间缩短至一周,降低了生产能耗;通过开三台循环水泵,加大粘泥剥离剂用量和循环水循环量,将非芳含苯从30%降至目前的23%左右,提高了三苯收率;把化验室使用的瓶装空气改用我厂生产的仪表空气,每月为公司节省约2万元;经过多次试验后,停掉了真空泵,每月可节省电费约1.6万元,并且解决了因含水高影响纯苯碱性氮的问题。
四、保安全促发展,重文化创理念。
化工属重大危险行业,作为主管精苯车间工作的程永强深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。
车间大力推行安全文化,制作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横幅与标语;设立了“安全文化”专栏;为各班组订阅了《安全生产报》、《三秦119》和《安全管理》等有关书藉和报刊。在精苯车间达到了抬头可见标语、俯首可看书籍,左转可看安全小故事,右转可见安全提示语,真正营造出了安全文化的热烈氛围。
2014年,为了用安全知识与技能武装全体员工,程永强带领技术人员,夜以继日加班加点,最终完成了约20万字的《操作规程》和17万字的《事故案例》等资料地收集编写工作;车间始终坚持“六到位”的安全工作管理原则,扎实执行了“认真排查隐患,制定整改方案,落实整改措施,检查整改结果”的铁腕管理措施,先后发现并及时排除了诸多隐患。
2015年,在同行业率先根据工厂实际情况,制作了《消防布控图》、《环境保护总图》,让全体人员熟悉中信化工消防配置及三废来源及处理方面的知识,提高了员工的应急水平和对事故的预防能力。实行二级安全标准化,按照二级安全标准化要求,制定、完善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和操规规程,加强隐患排查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:重大危险源的罐区实行了管道泄压制度、周检查制度、半点巡检制度,车间制作了罐区泄压流程图,并配以文字说明,对涉及到的阀门进行编号,编制泄压表格;把所有的静电接地桩改为明线,且用铜线连接,有效地导除了静电;加强现场作业风险管理,作业前必须对检修部位进行风险分析,做好安全准备工作并备好相应的安全器材,各级领导确认无误签字后,才能进行检修作业,保证检修作业的100%安全;制定了精苯车间安全检查计划表;不断组织员工学习安全方面的法律、法规、事故案例,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,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。
车间的安全文化是:要给员工一个轻松、愉快的工作环境,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意义,从而自发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,这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。因此车间每逢重要节假日,篮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体育比赛轮番上阵,演讲比赛、知识竞赛、趣味运动会,班组岗位描述擂台赛等活动层出不穷,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生活,提高员工团队意识,形成了和谐团队,员工工作激情高涨。
2014年精苯车间主任程永强同志被授予“韩城市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,2015年精苯车间荣获陕西省“工人先锋号”称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