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,都是问题;做,才是答案
1
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。
一位总是想着发财的年轻人,几乎每天都去教堂进行祷告:“上帝啊,请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份上,让我中一次彩票吧!阿门!”他的祷告词每次都一样。
几天后,他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并祈祷:“上帝啊,为何不让我中彩票?”就这样他天天如此,一直做着同样的祷告。
直到有一天,他跪在地上祷告:“我的上帝,为何您不听我的祷告呢?让我中彩吧,哪怕就一次,我愿意终身信奉您。”
这时上帝再也无法忍受了,他威严的说:“我一直在听你相同的祷告,我再也受不了了,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!”
其实,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碌碌无为、平平庸庸,就是和梦想着中彩票的年轻人一样,整日做着发财梦,却只是停留在喊口号上,从不真正去付诸行动,那么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,还白白浪费掉大把的时间。
比如看到网上搞活动,就买了一大堆书,发誓从此以后要多读书,至少每天要看多少页等等。可是,等到晚上睡觉前,才想起来一页都没有看,于是就在心里告诉自己:今天太晚了,明天开始也不迟。结果显而易见,书完全成了装饰品,而我们只是喜欢享受买书的感觉,并不是真的喜欢看书。
看到新款衣服上架了,想要买一套也让自己美美哒,但再看一下自己的身材,又气到不行。于是就发奋减肥,决定每天去跑步,管住自己的嘴,少吃零食之类的东西……可是一看到美味,就停下来,完全把减肥大业抛诸脑后,最后吃饱喝足回家去。并自我安慰道:不吃饱,哪有力气减肥?!
就这样,我们不停地下决心,不停地开始,不停地无疾而终。殊不知,心动不如行动,也只有行动起来,才能不断接近成功,这是最佳和唯一的途径。
2
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:“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,你唯一需要的就是执行力,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计划”。
清代作家彭端淑在《为学》一文中也讲了一个故事:
蜀国有两个和尚,一个穷和尚,一个富和尚。穷和尚对富和尚说:“我要去南海朝圣,你去不去?”
富和尚说:“你凭什么去?”
答:“我一瓶一钵足够了。”
富和尚说:“我数年来想买舟去都不能,你怎么可能到达?”
后来,富和尚用一年时间考虑,犹犹豫豫,难以下定决心;又用一年时间做计划,事无巨细都想得非常周到;第三年用来准备,筹措资金,购买器材……
当他兴冲冲邀请穷和尚同行时,才知道穷和尚已经从南海回来两年了,他一下子就泄气了。
穷和尚想到就做,务实高效,结果是心想事成;富和尚瞻前顾后,犹豫不决,什么事情也没干成。说到底,就是行动力的差别。
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有句名言: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子计划还重要。因为,世界上没有天衣无缝的计划,也没有万全之策,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面面俱到,干任何工作都可能有漏洞,但做总比不做要强。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十全十美或万无一失才去做,那么最终将会一事无成。
3
有一次,记者采访eds创始人罗斯·佩罗:“你们成功秘诀是啥?”
罗斯·佩罗回答说:“预备、发射、瞄准”。
记者笑问:“不瞄准,咋发射?”
罗斯·佩罗立刻说:“我们都是先发射再瞄准,边走边打”。
先开枪,实际上代表着一种自信和魄力。就好比买彩票,只有买了才可能中奖,不买的话,那将永远都不会中奖。同样,敢于开枪,就有打中目标的可能。如果老在停留在寻找目标的阶段,即使最后瞄准了,也可能是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,让煮熟的鸭子飞走。
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有一个理念:走一步,看一步。也就是说,凡是先做了再来改善。许多事情在做之前,并不能准确地预测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,只有在做的过程中,才能针对这些问题,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。以此来不断调整完善,从而才能把事情做好,甚至做到极致和尽善尽美。
俗话说得好: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想到了就马上去做,免得你十年后再后悔为什么十年前没有去做。考虑一千次,不如去做一次,犹豫一万次,不如去实践一次。华丽的跌倒,胜过无谓的徘徊。
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,知道的人多,行动的人少。想,都是问题;做,才是答案。
总之,不论何时何地,记住这一点:想做就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