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加,是火灾事故的多发期。天气干燥、可燃物积聚、超负荷用电、静电增多、违规使用取暖设备或燃料等,易引发火灾、爆炸事故。对此,应加强防范,增强作业人员的防火意识,及时排查并消除火灾隐患。
防范措施
1.确保各类消防设施完好可用。企业应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,确认火灾报警系统、自动灭火系统、消防栓等设施完好可用,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。厂房内的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,防火间距应符合相关要求。
2.落实消防安全责任。企业应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。电工、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。需要进行动火作业的,要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动火作业证。
3.正确使用和管理电气设备。应避免超负荷用电,电气设备、燃气设备、电源线路的使用和维护应符合相关要求。
4.加强易燃易爆物品及可燃物管理。对厂区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和可燃物,要使用专库限量存放,可燃物禁止靠近热源。
5.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。作业人员应掌握消防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防火逃生知识。发生险情后,应科学自救、互救。
冬季是各类化学性职业中毒的高发季节,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、有机溶剂中毒。原因是多方面的:未结合季节特点排查整改隐患,为防风防寒而紧闭门窗,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;未及时启用排风设施,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升高;忽视现场管理,如化学品容器未密闭存放等。
防范措施
1.加强职业健康防护。企业应制定职业健康防护计划和操作规程,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,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。
2.作业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。应安装抽风机、排风扇、排气罩、报警装置,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,定期检修设备、排查隐患。
3.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落实监护措施。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,如需动火作业,应办理动火作业证,并由专业人员监测一氧化碳含量,确保作业安全进行。夜间值班人员应按要求取暖,防范一氧化碳中毒。
4.加强有机溶剂储存和使用管理。企业应对有机溶剂进行分类、分区保存,严格按规程使用。
5.作业人员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。企业应为作业人员提供个人防护用品,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急救用品。
6.不可盲目施救,以免伤亡扩大。一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,科学救援十分重要。救援人员要正确使用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,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施救。
冬季到来,天气情况复杂多变,雨雪、霜冻、大雾等天气对路况、能见度影响较大,交通运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。此外,临近岁末,人流、物流高度集中,也是冬季交通运输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,应落实各项防范措施。
1.强化驾驶员安全教育。企业要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,开展冬季行车安全教育,组织驾驶员交流安全行车经验,增强安全行车意识。驾驶员应安全出车、文明礼让,不开带病车、不开超速车、不酒后驾车、不疲劳驾车。
2.把住车辆安全关。企业应严格运营车辆管理,落实车辆安全检查制度,全面排查安全隐患,重点对车辆技术状况、随车安全设施配备情况、应急门窗开启顺畅情况等进行检查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,防止车辆带病上路。必要时,应为车辆配备防冻装置。
3.严格执行gps监控管理制度。企业要对车辆实施全程监控,对驾驶员异常停车、超速行驶、疲劳驾驶、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行为应及时给予警告,并进行严肃处理。
4.做好预警和防范工作。企业要完善应急预案,做好应急保障工作。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向运营车辆驾驶员和随车人员发出提醒。遇到恶劣天气,要尽可能避免和减少运输作业。
冬季大风天气多,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,一些室外设施和固定措施不完善的搭建物易被大风吹倒、吹落,可引发坍塌及物体打击事故。另外,长大衣、围巾等物品易被卷入车轮、机器中,发生伤人事件。
防范措施
1.企业要关注天气变化,防范大风来袭。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塔吊、高大模板、施工升降机、自升式爬架、水泥罐、脚手架的安全管理。
2.企业应对围板、棚架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进行加固,妥善放置室外物品。施工现场及作业面上的材料应固定,防止被大风刮倒。
3.作业人员应做好交底工作,作业中要及时掌握风力变化情况。安全管理人员、项目安全监理人员要加强安全巡查。
4.高处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。遇六级及以上强风时,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。如风力达到四级及以上时,不得进行塔吊顶升、安装、拆卸作业。
5.进入作业现场时,作业人员要根据相关要求着装,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。